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香港回歸十年的十大經典港產片



1997年7月1日,英國旗在香港降下,五星紅旗升起,香港從此回歸了,

成了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這個改朝換代的大變動,

給香港電影帶來了什麼影響?

在數量方面,港產片的年產量從鼎盛時期的200多部跌到2006年的51部;

當地的電影院數量從144家減少到46家。

在品質方面,港產片已逐漸失去 「自我」,跟香港市民的生活越來越遙遠,

以致沒有個性的「合拍片」成了主流,

得到了內地市場卻失去了本土觀眾(包括台灣觀眾)的認同。

儘管如此,這十年的 香港影壇還是留下了一些令人們難以忽略的精彩港產片,

回顧這些經典之作,我們依然可以從其中感受到令人動容的「香港電影精神」。


以下的十大經典港產片不分名次,依出品時間先後排列:

1.《香港製造》(1997) 導演:陳果

香港回歸,造就了導演陳果。他原是資深副導演,執導過鬼片《大鬧廣昌隆》,但是在1997年以超低成本拍了《香港製造》才一鳴驚人,成為最具草根色 彩和國際聲譽的香港獨立電影主將,他憑本片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原著劇本獎。本片描述李燦森飾演的屋?邊緣青年中秋,為了替患絕症的少女阿屏籌醫 藥費而當上殺手,但任務失敗,各種打擊接踵而至,他在走投無路之餘豁出去向黑幫報復。本片從片名到氣氛都像是香港在九七大限前後的一個隱喻,洋溢出一種 「港人不服輸」的精神。陳果後來又從本片延伸出《去年煙花特別多》和《細路祥》的「香港三部曲」,以及由《細路祥》再延伸出的《香港有個荷里活》(台譯 《香港有個好萊塢》)和《榴槤飄飄》的「妓女三部曲」,堪稱是探討香港回歸後的社會狀況(尤其是下層市民)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在紀念香港回歸十週年而 由香港電臺主辦的「香港特區十週年電影評選」中,本片獲選為「最富有香港本土色彩電影」。

2.《槍火》(1999) 導演:杜琪峰

《槍火》出現,確立了杜琪峰「香港黑幫電影大師」的江湖地位,亦標誌了由杜氏主導的「銀河映像」成為香港回歸後最能堅持香港電影精神的一家製片公 司。這一部描述五個萍水相逢的保鏢因為合力保護老大文哥而齊聚一堂的電影,以冷而酷的運鏡、場面調度與演員表演來表達黑道人物的情義,全片對白很少,戲劇 動作也不多,但映像風格十分強烈,連人物造型和剪接、配樂都別出心栽,形成了鮮明的「杜氏黑幫電影」烙印。杜琪峰憑本片囊括了港台兩地的四個最佳導演獎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香港電影金像獎、金紫荊獎、金馬獎),而《鎗火》也同時獲得了兩個最佳影片榮譽(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金紫荊獎)。七年後面世的 《放.逐》,可以算是《鎗火》的非正式續篇。在「香港特區十週年電影評選」中,杜琪峰以本片獲選為「最佳導演」。

3.《千言萬語》(1999) 導演:許鞍華

許鞍華是香港少數較具有社會意識和鍾情於政治題材的導演,曾拍過《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今夜星光燦爛》等片,在二十世紀結束前推出的《千 言萬語》,原來的片名叫《革命十年》。本片以真人真事的「吳仲賢事件」為藍本,以愛情故事包裝整個八十年代香港中下層社會運動的多個階段,政治意識鮮明, 承載了多少港人的集體記憶,是給人帶來思考而非娛樂的一部劇情片。它當年同時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和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曾經走艷星路線的李麗珍也洗淨鉛華 獲選金馬影后。在片中飾演同情革命的外國神父的黃秋生,演出十分精彩,但當年沒有奪得任何獎項,卻於今年的「香港特區十週年電影評選」中,以本片獲選為 「最佳男演員」,反映出本片在港人心中的價值是越陳越香。

4.《花樣年華》(2000) 導演:王家衛

王家衛一直都不是香港的「主流」導演,因為他的文化淵源是出生地的上海,他最擅長刻劃的也是南下香港的老派上海人。他和同是「上海幫」的美術指導張 叔平,用他們跟香港居民九成以上的廣東人不一樣的另類生活和情懷,在銀幕上經營出一個盪氣迴腸的舊日香港(主要是六十年代),而本片就是這個舊日香港的最 佳代表。穿著旗袍的張曼玉,對香港的本地觀眾沒有什麼大不了,但卻成為王家衛電影征服歐美和中國大陸觀眾的魅力大使,他是從《花樣年華》開始正式被推舉成 為國際時尚電影名牌的。梁朝偉憑片中憂鬱得迷死人的眼神登上了法國坎城影展的影帝寶座,而2007年的坎城影展海報則以本片的張曼玉側影作主要造型,在在 說明了他們是外國人眼中的「香港形像代言人」。於今年的「香港特區十週年電影評選」中,張曼玉以本片獲選為「最佳女演員」,可以說全無爭議。

5.《少林足球》(2001) 導演:周星馳

在九十年代,周星馳是香港影壇的首席無厘頭喜劇巨星;但是踏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他卻搖身變成集創意活力與拍片能力於一身的全方位電影作者。在香港回 歸初期失去自信心的關鍵時刻,周星馳適時端出了少林師兄弟們咬牙奮鬥、堅持不屈,終於在球場上打出一片江山的《少林足球》來激勵港人,果然引發了十分熱烈 的反應,上映84日創下6074萬港元的華語片最高票房紀錄,而且獲得了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四項大獎。周星馳放棄了一人獨大的 所謂巨星架勢,改為打團體戰,而且大量引用電腦特效,結果比以往的成就更輝煌。本片雖在主要的目標市場中國大陸莫名其妙地被禁映,但是在日本、歐洲等多國 上映時票房都相當轟動,周星馳終於從區域性巨星變成了國際巨星。在「香港特區十週年電影評選」中,本片獲選為「最具創意電影」。

6.《麥兜故事》(2001) 導演:袁建滔

《麥嘜》原是由謝立文撰寫、麥家碧繪畫的系列漫畫故事,主要圍繞一頭愛做夢的卡通豬麥嘜發生,麥兜是牠的表哥。此漫畫自1988年起出現,即以成人 世界為對象,題材多為香港的時事與瑣事,場景別具香港本土特色,因此大受港人歡迎。首次搬上大銀幕的動畫改以麥兜為主角,劇情則配合香港滑浪風帆選手李麗 珊勇奪奧運金牌的熱潮,描寫麥兜誤打誤撞學習成為一個搶包山高手。這部堪稱奇葩的動畫風格簡單得來十分討喜,令中壯年港人深為感動的兒時場景及童年記憶充 斥在每一格畫面中,令人在笑開懷之餘又感心有戚戚然。黃秋生和吳君如的道地粵語配音也是一絕,幽默的口語演出簡直叫人噴飯。因此本片在香港上映時大受歡 迎,票房超過同檔放映的宮崎駿作品《千與千尋》(台譯《神隱少女》)。本片在2002年獲得金馬獎的「最佳動畫獎」,2003年先後獲法國錫安國際動畫電 影節和漢城國際動畫節的最佳電影獎等,是香港動畫在國際上享譽最高的一部。2004年推出續集《麥兜菠蘿油王子》,水準依舊出眾;但2006年推出真人與 動畫結合的第三集《春田花花同學會》,成績可差多了。

7.《金雞》(2002) 導演:趙良駿

什麼是「香港人精神」?看了《金雞》,大概能心領神會。吳君如在片中飾演妓女阿金,從七十年代當「魚蛋妹」開始,歷經八十年代的「大富豪」和「北 姑」襲港,到九十年代的金融風暴和「一樓一鳳」,無論是高潮或低潮,金雞始終堅守崗位,樂觀以對,與時俱進。這種「金雞精神」,也許就是道地的香港人精神 吧。本片的構想有趣,以「淫業大歷史」來側面反映香港幾十年來的社會變遷,又能拍出樂而不淫、笑中
有淚的小人物拼搏史,雖然在製作上仍有粗糙誇張之處,卻深具時代價值。吳君如以眾星拱月之態獨挑大樑,表演十分精彩,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原班人馬在SARS盛行的2003年推出續集《金雞2》,繼續發揮「金雞精神」激勵港人,但水準略遜上集。

8.《無間道》(2002) 導演:劉偉強、麥兆輝

以「臥底」為題材的警匪鬥智電影,自1981年的《邊緣人》首開其端之後,已成為香港影壇的濫殤,直至本片以「黑白兩道互相臥底」為劇情焦點才終於 取得突破,而以佛教傳說中的無間地獄為喻取名《無間道》,更使全片的格局和內涵整個提升了。本片的劇本佈局巧妙、情節緊湊,而正反兩組人物均鮮明生動,香 港四大影帝(梁朝偉、劉德華、黃秋生、曾志偉)同片較勁演出亦擦出火花,加上出色的攝影和音樂,使本片呈現出香港電影工業的最高水準。隨著此片贏得多項大 獎和超過五千萬港幣票房之後,前傳《無間道II》和後傳《無間道III終極無間》也在2003年打鐵趁熱推出了,形成了堪稱港產片驕傲的「無間道三部 曲」。於今年的「香港特區十週年電影評選」中,《無間道》獲選「最佳電影」和「最佳編劇」,堪稱實至名歸。至於此片後來由好萊塢買下重製權,並由大導演馬 丁史科西斯翻拍成《無間道風雲》(台譯《神鬼無間》),且此片還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四項金像獎,更重新喚起了香港影人的自信心。

9.《功夫》(2004) 導演:周星馳

周星馳費時三年打造的動作喜劇片《功夫》,在吸引了美國哥倫比亞公司的投資後,成為他進軍好萊塢的首部國際級大製作。他身兼監製、導演、編劇、主演 四職,全力衝刺,竟然在《少林足球》非凡的基礎上還能更上一層樓,不但以6128萬港元再度打破《少》片所創下的香港華語片最高票房紀錄,又同時囊括了港 台兩地的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大獎。在大陸拍攝的本片雖故意糢糊了時空背景,場景雖像三十年代的上海灘,但在精神上卻明顯繼承了香港粵語武俠片和街坊喜劇 的傳統,再巧妙溶合他最擅長的無厘頭笑料,以圓熟流暢的技巧和天馬行空的創意,拍出了一部令人擊節讚賞的「功夫史詩」。在武術指導袁和平的設計和先濤數碼 的國際水準特技配合下,《功夫》的好幾個武打場面簡直已成為銀幕奇觀,令人興奮得不能自已。而片中為數十多名的配角又都個個光彩耀目,幾乎蓋過了星爺自己 的表演,真是難為了他。

10.《黑社會》(2005) 導演:杜琪峰

《功夫》是周星馳的「功夫史詩」,則兩集《黑社會》就是杜琪峰的「黑社會史詩」。在香港影壇已難逢對手的杜琪峰,?心衝出香港,以個人風格鮮明的 「杜氏黑幫電影」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黑社會》成為法國坎城影展正式的競賽片後,杜琪峰繼王家衛之後成了國際影展的寵兒。本片英文片名叫 《Election》,以香港黑社會選「辦事人」的明爭暗鬥故事直接對九七之後香港的特首選舉作政治批評,勇氣非比尋常。《黑社會》經修剪後以《龍城歲 月》之名引進中國內地放映,但票房不理想,因此一起拍攝但在一年後才推出的續集《黑社會以和為貴》,乾脆放棄大陸市場,在內容上放開手腳亳無顧忌,暗喻 「中國政府才是最大的黑社會」,他要給誰當龍頭誰就是頭,黑幫老大們為此殺得天昏地暗其實都是白費力氣。不過,梁家輝、任達華、古天樂、王天林、張家輝等 一群老中青「型男」在兩片中大鬥演技,倒是十分精彩的。

(原載《世界電影》七月號)

引用於http://blogger.chinatimes.com/c4liang/archive/2007/07/03/178361.html

重點是啥?

我的偶像星爺居然有兩部

XD

0 意見: